7 月 8 日,乘联会公布了最新的月度市场报告。报告数据表明,在 2024 年 6 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 176.7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6.7%;不过环比增长了 3.2%。

在这当中,传统燃油车的零售销量是 90.5 万辆,同比大幅下滑 27%;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销量则为 85.6 万辆,同比增长 29%。由此计算,6 月新能源车在国内的零售渗透率达到 48.4%,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3.5%。在这种一升一降的发展趋势下,6 月份燃油车的销量仅比新能源车多 4.9 万辆。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此前,我国设定了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50%的目标。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该目标很有可能在 2024 年下半年就能达成,意味着新能源成为车市主流的时代将提前 10 年到来。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

6 月车市同比下滑,主要是燃油车销量不佳所致,而新能源汽车则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品种方面,与上月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在产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这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的产销也都呈增长态势。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销量已超 3000 万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实现强劲增长,背后离不开中国品牌的持续推进。在 6 月,自主品牌的零售量为 103 万辆,同比增长 10%,环比增长 5%,市场份额顺势提升到 58.5%,同比增长 9.3 个百分点。

其中,比亚迪再次刷新了自身的最高月销量纪录。在 6 月,比亚迪的整体销量突破 34 万辆。截至 2024 年 6 月,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突破 790 万辆。

比亚迪的持续爆发,是国内强势自主车企整体良好表现的一个代表。像奇瑞、吉利等主流的自主车企,虽然市场销量数据比不上比亚迪那般出色,但对比自身过往的成绩,都在不断进步。

在新造车阵营中,理想、鸿蒙智行、埃安、极氪、蔚来、零跑这 6 家新势力车企的月销量超过 2 万辆;小米、小鹏、哪吒的月销量也突破了万辆。

外资品牌在转型之路上艰难前行

在 6 月的车企销量前 10 榜单中,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各占 5 个席位。从数量上来看,二者似乎平分秋色,但从具体的表现来看,却有很大的差别。在 5 家上榜的自主车企中,仅有一家月销量在 10 万辆以下;而在外资车企中,5 家中只有一家月销量超过 10 万辆。

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均为合资车企,特斯拉为在国内独资发展的外资车企。这 5 家车企是 6 月在国内表现最佳的外资品牌车企,但它们的销量都在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上,自主车企强势、外资车企弱势的趋势非常明显。

目前,大众系是国内电动化产品销量表现最为出色的合资品牌车企。在 6 月,南北大众合计批售新能源车 16,547 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市场 43%的份额,其中上汽大众贡献了超过 1 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

在华独资发展的特斯拉,近期的发展状况也不太乐观。6 月,特斯拉在中国售出 7.1 万辆汽车,同比下滑 24.2%。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姿态高傲的雷克萨斯,似乎有了转变态度的意向。网传雷克萨斯计划学习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以争取减税等政策,希望借助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来复制特斯拉的成功路径。数据显示,在 2024 年 1 - 5 月,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 69147 辆,同比增长 28%。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雷克萨斯,已从加价销售变为了优惠销售。

部分车企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差异大

在新能源崛起的时代红利下,自主车企发展得蒸蒸日上。然而,如果以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来衡量,可以发现一些车企正在接近目标,而有些车企则显得过于自信。

在目标完成率较高的车企中,比亚迪上半年的目标完成率达 44.6%;奇瑞上半年目标完成率达 51.77%;吉利上半年目标完成率达 47.79%;长安汽车上半年目标完成率达 47.64%。

而表现过于自信的车企包括,上半年目标完成率为 29.45%的长城汽车以及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从统计结果来看,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上半年的目标完成率都在 40%以下。其中,蔚来、小鹏、理想、零跑上半年的目标完成率分别为 38.00%、33.2%、33.8%、34.7%。智己、哪吒的目标完成率则在 20%以下,分别为 19.4%、17.9%。

总的来说,规模较大的传统厂商,在目标选择上倾向于稳中有进;规模相对较小的新势力,目标则偏向于爆发式增长。但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新势力那些大幅增长的目标,几乎都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