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白热化,各个新能源汽车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今年的产量排名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其中,重庆有可能向现有格局发起新的挑战。最近一季度工业数据出炉,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翻倍增长,产量排名在广东、上海和陕西之后列全国第四,甚至有紧逼西安之势。

重庆成为黑马

4月20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比去年全年加快2.0个百分点。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汽车、材料和电子产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3.7%、8.0%和7.3%,是全市工业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

重庆市统计局工业处处长吴丹解读2024年一季度工业运行数据时称,一季度重庆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三方面支撑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爆发支撑汽车产业高速增长,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供不应求,受其带动,汽车配套企业亦实现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一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6.51万辆,增长106.4%。排在广东、上海和陕西之后,位列全国第四。陕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21.4万辆,虽然重庆与陕西仍然有5万辆的差距,但是从重庆发展的势头来看,今年有可能超越西安。

根据官方公布,一季度陕西省生产各类汽车33.1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1.4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64.7%。具体情况是,西安比亚迪一季度汽车产量为19.3万辆;陕汽一季度卡车产量为3.8万辆,同比增长10.4%;西安吉利一季度汽车产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5.4%;宝鸡吉利一季度汽车产量为4.3万辆,同比增长178.3%。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博士告诉第一财经,重庆有可能在今年超过西安。首先,一季度长安的销量表现优于比亚迪,销量达到692,113辆,为重庆打下了良好基础。另外,问界M9、M7等车型销售火爆,重庆通过这些车型的组合销售有望超过西安。

此外,冯雷还指出,长安公司在重庆工厂的2024年新规划车型主要包括启源E07、阿维塔15、16,深蓝G318等,以及长安X5、X7等车型即将换代。可以预见,新车型的推出将带动一波增长。

相比之下,西安比亚迪基地在2024年将换代车型较少,比亚迪的换代车型主要集中在合肥和郑州工厂。此外,西安比亚迪工厂的设计产能为90万辆/年,目前已经饱和。因此,重庆超越西安的可能性较大。

实际上,在长安和赛力斯的推动下,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从去年9月开始逐步增加。在去年前8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月产量仍在2万辆左右,但从9月开始上升至4.78万辆,10月和11月超过7万辆,12月达到9.59万辆,接近10万辆,全年突破50万辆。

冯雷表示,重庆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源自长安集团和赛力斯,此前有传闻称阿维塔将收购高合,若此事成真,也将对重庆的高端新能源车型产生影响,形成与比亚迪竞争的格局。

重庆汽车产业的增长也带动了出口的增长。

根据重庆市经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汽车出口货值达到89.2亿元,同比增长了24.1%。其中,电动汽车出口数量达到1.4万辆,货值同比增长了219.4%。重庆今年能否冲刺前三呢?在汽车产业电动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汽车产业重镇的重庆此前并未抢占先机,转型进程较为缓慢。即使到了2023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在迅速增长。根据各城市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百万辆级,西安也达到了98.38万辆,这三个城市位居全国前三。此外,到了2023年,广州、合肥、常州、长沙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65.16万、74.6万、67.8万和72.69万辆,均位居重庆之上。因此,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竞争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要想冲刺更好的名次还需克服很多难题。冯雷表示,重庆还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为合肥比亚迪和郑州比亚迪的产能都将在2024年实现大幅增长。另外,今年比亚迪的车型布局将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面向家庭的MPV车型可能成为今年决定车企竞争的关键因素,比亚迪腾势将在今年加大力度。此外,奇瑞也在加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力度。

这些潜在对手都不能轻视。

不仅如此,西安仍然保持比较大的优势。进入3月,陕西省和西安汽车工业发展势头明显提速,3月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量9.4万辆,同比增长47%,增幅高于全国18.9个百分点。西安比亚迪3月汽车产量8.8万辆,同比增长63%。

而1~2月,重庆和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0.06万和11.99万辆,相差并不大,但是3月当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54万辆,与陕西的差距拉开。因此,未来��着车市行情、车企生产计划和新车型等因素影响,产量还可能有所波动。

冯雷表示,重庆当前的汽车产能储备是充足的,整车产能超500万辆,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刚过50万,只占整车产能的10%,还有很大的拔高空间。此外,今年也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也会对新能源汽车产能造成较大影响。

不仅如此,相比其他城市,重庆的代表性新能源车企品牌相对多元,而不是绑定某一家企业。既有长安系的长安、UNI、欧尚、深蓝、启源、阿维塔、深蓝S7等新能源品牌矩阵,还有赛力斯和华为联手打造的问界新M7、M9等。

因此,在产能、品牌车企和配套体系的支撑下,重庆具备冲击新能源汽车第一方阵的资格。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