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国内车市已经迎来了一个惊人的转折。根据最新发布的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功超越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截至4月14日,全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量达到51.6万辆,批发量为53.4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型的零售量达到了26万辆,批发量则为26.8万辆。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零售和批发市场的份额均超过了50%。

这样的数据令人震惊,传统燃油车竟然成为了市场的小众选择。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事实上,这一结论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五年前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因为限牌限号政策的限制,但如今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更多是因为对其产品性能的认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加速更快,驾驶更平稳,乘坐更安静,而且智能化水平遥遥领先,使用和保养成本也更低。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插电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推出,也弥补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主要短板。

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降。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被普遍认为是“用车便宜,买车贵”的代表。如果一款汽车同时提供燃油和纯电动两个版本,纯电动版本往往会显著贵数万元,甚至更高。但如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甚至一些汽车制造企业推出了“油电同价”“电动比油动更经济”的口号。

最近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呈现出价格战的趋势。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首当其冲的并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是传统燃油车。

2023年伊始,比亚迪推出了一系列“荣耀版”车型,通过增配并降价的方式开启了一场变相的“价格战”。随后,五菱、长安、哪吒等品牌也纷纷跟进,对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这些品牌的销售门店很快

根据乘用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的前十名厂商中,除了豪华品牌北京奔驰外,其他品牌的销量同比变化呈现明显趋势。自主品牌比如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都出现了显著增长,而合资品牌则普遍下滑或者仅保持微弱增长。

对于电动化转型稍慢的日系品牌而言,下滑趋势更加明显。以今年3月销量为例,本田中国6.04万辆,同比下降26.3%;广汽丰田5.53万辆,同比下降31.9%;一汽丰田5.8万辆,同比下降7.2%。而一汽丰田的销量下挫相对较低,则可能是bZ3等电动化车型的销量上涨所致。官方数据显示,一汽丰田5.8万辆的3月销量中,电动化车型为2.7万辆(含部分油电混动车型),占比达46%。

由于低迷的销售业绩,一些以燃油车为主的

长期以来,合资品牌A级轿车如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的新车价格为10W+,而B级轿车如大众帕萨特、本田雅阁的新车价格为20W+。然而,在价格战的冲击下,这些车型纷纷跌破了原有的价格区间。显然,新车的价格下跌也会影响到二手车价格,最终导致保值率下降。

在二手车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二手车的周转周期成为了二手车从业者的心头患。一旦收来的车辆不能及时出手,就可能成为赔钱货。低价清库存又进一步压低了二手车价格,并最终导致保值率进一步下降。

低迷的销量、不再坚挺的保值率,即将成为压垮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抛弃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动力充沛、平顺、安静的产品体验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口碑传播,并加速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里程焦虑”“保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