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取得了多项进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例如,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宣布推出了智己L6车型,配备了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而广汽集团也紧随其后,宣布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进展,并计划在2026年将其应用于昊铂车型。

随着动力电池不断迭代升级,固态电池技术成为海内外车企竞相发展的焦点。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传统电池的4至5倍,这被视为动力电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我国车企已率先推出了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大规模应用,但依托我

张翔告诉记者,日本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起步最早,而中国的车企则后来居上。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各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投入研发,而中国参与的企业最为众多,涵盖了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以及整车企业。

“固态电池距离产业化的‘元年’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大多数产品属于半固态电池范畴。根据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公布的进展情况来看,尚未实现大规模交付,市场保有量较低,装车量目前尚无行业数据统计,使用效果还有待观察,生产成本也有待进一步降低。要真正实现成熟,可能需要4至5年的时间。”张翔解释道。

低空经济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这将有助于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据五矿证券研报显示,低空经济对电池的要求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等,因此电池朝着高能量密度等方向不断迭代发展,将逐步促成低空经济的商业化。

未来将出现多种新型电池共存的局面。

固态电池产业链涵盖上游的锂、钴、镍等材料及设备,中游的电池封装集成和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以及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以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应用领域。目前,我国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各个环节展开布局。

赣锋锂业已经初步实现了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的量产,其能量密度在240Wh/kg至270Wh/kg之间,并且已经通过了针刺安全性能测试实验,在循环次数方面达到了2000次以上。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第二代固液混合电池,预计能量密度将超过400Wh/kg

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领域,天赐材料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规划,并已经进行了专利布局。目前,部分半固态电解质和氧化物与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已经进入了从小试到中试阶段。

利元亨公司拥有生产固态电池生产线相关设备的技术方案,并且具备单机和整线设备的交付经验。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与国内外主流固态电池生产商就技术方案展开交流。

联赢激光为客户提供固态电池装配线,其中包括激光焊接设备。最近,该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涉足固态电池产线,其设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已经为清陶能源等4家客户提供了激光焊接设备和装配线。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三元锂电池到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再到固态电池,动力电池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需要重视研发投入,跟上技术的迭代进程,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关键。未来动力电池市场将会出现多种新型电池并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