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未来重庆中心城区的公共快充站新建站均应具备超充能力,同时现有充电站将逐步改造成超充站,以形成“1公里超充圈”。截至2025年底,重庆预计将建成2000座以上的超充站,拥有4000个以上的超充桩。
《行动计划》的发布代表着全国各地大力推动超充建设的一个典范。随着超充站成为产业的“风口”,广东、海南等地也在积极推进超充产业的发展。目前,各车企、电池企业以及充电桩企业等超充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然而,电网作为影响超充规模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又该如何做好准备呢?
超充站成为产业的“风口”
地方政
在华为主导或合作的车型中,阿维塔11和12、北汽阿尔法S·HI版、智界S7、问界M9等车型均支持800V高压快充。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李阳兴此前公开表示,汽车电动产业化真正竞争的是超充。超充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年是超充标准落地的元年,未来大功率的充电桩将成为公共充电桩的主要建设主体。
4月1日,深圳出台的全国首个超充设备分级评价和超级充电站设计的地方标准已经正式实施,并明确超充设备为单枪额定功率不低于480kW。不过,市面上超充设备的单体功率还在不断提高,华为最新“一秒一公里”全液冷超充单枪已经达到600kW。据悉,筹建中的小米超级充电站也将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首批规划在北京、上海、杭州逐步建设。
若同时充电,将对整体电网、配电网带来较大影响。黄辉以《行动计划》为例作了详细的数据对比。参照单台超充桩配单枪额定功率480kW标准计算,重庆在2025年的超充规模将超过190万千瓦。而2023年重庆的最大负荷约26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最大超充负荷上限将占重庆最大用电负荷的5%—7%。不过,《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争取到2025年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以上。
“可见,超充站带来的负荷体量相当庞大。若不能实现有序管理,将导致电力供应紧张,甚至影响电网安全运行。”黄辉说。
此外,由于过去建设的大部分配电网未考虑如此瞬时大功率充电设备的接入,配网亟待升级改造和扩
黄辉还指出,超级充电模式主要通过提高电流或电压来增加功率,但这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电压超限、变压器损耗以及线路损耗的增加。
已有积极探索
随着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涉及到电网的内容已经被广泛关注。
电网如何应对大功率充电所带来的挑战?黄辉提出了四条建议。
首先,将充电设施视为重要的增量负荷,纳入地方电网规划中,加强整体和局域配电网的供电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