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据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领跑全球,2023年产销量分别达到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然而,近期欧美等地电动车转型步伐放缓,甚至对中国电动车进行“打压”,引发市场不安。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不断。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企业而言,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蓬勃

“201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之初,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7.5万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950万辆,渗透率超过了3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生在最近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强调。

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

相关数据表明,2023年,奔驰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其总销量的11%,通用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仅为2.9%,而奥迪纯电动车交付量占比则为9%。

从相关政策来看,欧美国家对于电动化的时间节点都在延后。英国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从2030推迟到了2035年,德国直接取消了电动汽车的购买补贴,美国也打算放缓电动汽车转型计划。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发涛表示:“欧美国家在电动化政策上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对相关企业、消费者的补贴。”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更高,再加上欧美电价较贵以及充电基础设施、行驶里程等因素,使得电动汽车难以普及。补贴减少将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抑制当地电动汽车的需求。

“面对电动化的巨大挑战,许多国际车企的财务报告显示出了经营压力。”周发涛表示,高昂的投资导

我国抓住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前瞻性地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产销规模、电动化技术、产业链完整度均全球领先,使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直言,目前美国政府的目的已经十分明确,就是想与中国“脱钩”,无论是锂资源还是锂电,不仅禁止中国产品,还不欢迎中国在美国投资建厂。他认为美国的“去中国化”根本不可能成功。“电动汽车是人类迈向智能化最好的切入点,欧美现在已逐渐意识到,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太快,给他们造成了危机感,所以开始放慢步伐,甚至阻挠中国企业在美建厂,希望以此帮助美国制造业回归、重获新能源产业的领导地位。”墨柯表示,除了技术、产业配套外,欧美目前最缺的就是人才,几年后欧美国家会意识到,在锂资源、锂电产业,他们无法摆脱中国的供应链。比如美国锂矿巨头雅宝公司把中国的生产线原样搬到澳大利亚建了锂加工厂,但整个计划却一再延期。墨柯认为,这说明即使有同样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但没有技术团队、熟练的工人也无法正常运营,而补齐人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以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在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领。自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以推动行业发展。例如,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直接促进了汽车购买量的增加,导致2014年至2015年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300%。从2017年开始,政策补贴逐步减少,行业由政策引领转向市场竞争。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略有下降,政策更加侧重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

在碳酸锂的价格走势方面,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指出,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因素主要源自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激增。回顾碳酸锂现货价格的历史走势,可以分为两个周期:2015年至2020年和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周期。在前一个周期中,碳酸锂价格上涨主要受到补贴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的影响,而2022年的上涨则是由于电动车续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