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首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已出炉,产量达211.5万辆,销量为209万辆。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出口数量为30.7万辆,同比增长23.8%,实现了如期“开门红”。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察觉到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遭遇到的“逆风”。究竟这股“逆风”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确保新能源汽车这艘“扬帆远航”的船只行稳致远?

今日,《新闻1+1》有幸连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

探寻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态度

近日,商务部部长在欧洲考察期间主持召开了“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此举备受媒体关注,引发广泛讨论,那么,这背后究竟蕴含着何种深意?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目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

应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机电商会出发!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 孙晓红: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受中国商务部的委托,主导中国企业应对欧盟就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目前,机电商会正率领企业前往欧盟,主要是参与11日在欧盟召开的听证会以及12日的新闻发布会。此外,还计划在欧盟进行一系列的访问与交流,重点是阐明中国汽车行业深化务实合作的愿景和合作共赢的态度。

欧盟对中国车企的反补贴调查

真的是“抽样选取”吗?是怎么查的?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 孙晓红:就调查程序而言,一开始是进行简短的问卷调查,随后欧盟随机选取了三家企业:上汽、吉利和比亚迪,展开了深入的问卷调查。实际上,中国生产并向欧盟出口量最大的企业是特斯拉。

然而,欧盟并未选择宝马、大众等欧洲在华企业,而是选择了三家中国企业。调查问卷非常详细,涉及大量商业机密和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欧盟在发起调查时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所谓的补贴情况,但通过程序性调查搜集了大量中国企业的信息和资料。据了解,与这三家企业相关联的超过100家企业受到了欧盟的调查。

车企在复杂环境中出海

中国企业的行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车企在出海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进入欧美发达市场时,汽车出海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冷静,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前行,包括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同时保持开放的合作态度。中国发展电动汽车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的发展状态应该被视为一个正常的过程,中国企业希望将他们的成果与外国企业和市场分享。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宁德时代与福特在技术上的合作。此外,在产业方面,欧盟企业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以及斯特兰蒂斯与中国零跑汽车企业的合作,都属于合作的范畴。同时,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也在欧盟投资,帮助欧盟电动汽车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