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在汽车行业中的“江湖地位”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固。

最近一份公告显示,上汽集团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7447.05亿元,同比增长仅0.09%,净利润为141.06亿元,同比下降12.48%。同时,公司在2023年的销量为502.09万辆,同比下降5.31%。

相比之下,上汽集团设定的2023年目标是全年整车销量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营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营业成本在7100亿元左右。

有报道指出,从2018年到2023年,上汽集团的经营计划连续6年未能完成营业收入和销量目标,整体销量连续5年下滑。

截至2024年前两个月,上汽集团的销量仅为45.28万辆,同比下降16.06%,预示着公司新一年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一汽在2023年的整车销量达到336.7万辆,同比增长5.1%;比亚迪在2023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并设定了2024年销量目标为450万辆。

在这种背景下,上汽集团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的地位可能面临挑战。

“万亿上汽”的目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虽然上汽集团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但这个“老大”却显得越来越“虚弱”。

2018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9021.94亿元,同比增长3.62%,净利润为360.09亿元,同比增长4.65%,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看起来“万亿上汽”似乎近在咫尺。

在2018年的年报中,上汽集团表示,公司力争2019年全年实现整车销售710万辆,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9065亿元。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汽集团的业绩目标过于保守,但实际上公司可能有着自己的考量。

2019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8433.24亿元,同比下降6.53%,净利润为256.03亿元,同比下降28.90%。公司当年销量为623.8万辆,同比下降11.54%。

2020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为7421.32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为204.31亿元,同比下降20.20%。公司销量为560.05万辆,同比下降10.22%。

可以看出,上汽集团未能达到2020年营业总收入7800亿元,整车销售600万辆左右的目标。

2021年,上汽集团制定了新的目标,力争全年实现617万辆的整车销售量,同比增长10.2%,预计营业总收入为8300亿元,营业成本为7200亿元,以开启建设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新征程。

然而,公司在2021年销量为546.35万辆,同比下降2.45%,实现营业收入7798.46亿元,与目标相差较大。

鉴于此,上汽集团在2021年年报中提出,在“十四五”末(2025年),力争所有品牌的全球合计销量达到850万辆,在汽车企业世界500强排名中跻身前五,成为具有产业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团,争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同时,上汽集团计划在2022年力争整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营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营业成本为7180亿元。

然而,2023年销量为502万辆,下降了5.31%。

从目前情况看,上汽集团离2025年的目标越来越遥远。

2022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为7440.63亿元,同比下降4.59%,净利润为161.18亿元,同比下降34.30%。公司当年销量为530.26万辆,同比下降2.94%。

2023年,上汽集团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营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营业成本在7100亿元左右。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7.05亿元,同比增长0.09%;净利润141.06亿元,同比下降12.48%。同时,公司2023年销量达502.09万辆,同比下降5.31%。

无论是业绩还是销量,上汽集团都没有实现目标。

资料显示,上汽集团旗下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主要合资车企。

2023年,上汽大众销量达121.5万辆,同比下滑8.01%;上汽通用销量达100.1万辆,同比下滑14.45%;上汽通用五菱销量达140.31万辆,同比下滑12.31%。

综合计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品牌2023年合计销量达361.91万辆,同比减少11.54%,少卖了47.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这三大合资品牌拥有年产能达575.6万辆,2023年产量为362.43万辆,处于闲置状态的产能多达213万辆。

综合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上汽集团已连续6年没有完成营业收入和销量目标,而整体销量已连续5年下滑。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汽集团2023年销量水平,与2013年的510.58万辆相当,一举回到11年前。

对于2024年,上汽集团表示,公司力争全年整车销量

截至2024年前两个月,上汽集团的销量仅为45.28万辆,同比下降了16.06%。这样的业绩表现令人堪忧,似乎难以实现公司新一年的目标。

另外,上汽集团撤回了捷氢科技的上市申请。

与业绩不佳相伴的是,上汽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上市计划也遭受了挫折。

在3月30日,上汽集团发布了关于终止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的核查意见。该公司最近召开了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终止捷氢科技分拆上市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的决议。

上汽集团表示,自从策划此次分拆上市以来,他们一直在积极推进相关事宜,并组织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但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公司决定终止此次分拆上市,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以便更好地规划捷氢科技的资本运作。

资料显示,早在2022年4月28日,上汽集团就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和第八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的方案。

因此,上汽集团历经两年筹划的捷氢科技分拆科创板上市计划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