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能开,但是不敢撞。”这是威马车主李先生说出的心里话,也代表了全国约11万威马车主的心声。

去年,曾是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汽车宣布破产,全国销售和服务中心纷纷关闭,给11万车主的售后服务带来了困扰。除了威马之外,今年年初,国内新势力中起售价最高的高合汽车也陷入了经营困境,工厂停产,交付门店关闭。多位汽车行业专家认为,新能源机遇催生了更多造车新势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财力较弱的新势力来说,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一旦品牌退出市场,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将面临挑战,需要建立保障机制。

车辆维修难题凸显

李先生在2020年购买了一辆威马EX6。三年来,他对这辆车的驾驶体验感到满意,但近两年威马的销量急剧下滑,车友群中不断传出品牌陷入危机的传言,给李先生带来了困扰。2023年,品牌破产重组的消息传来,李先生虽然心情平静:“情况已经如此,车辆价值不高,还是继续使用吧。”

谈到车况,李先生表示,虽然车载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但目前仍能正常使用,他最担心的是发生碰撞后的维修问题。目前,威马在全国的官方售后服务中心大多已关闭,“北京只有海淀巨山店还在营业,我计划每年去那里做保养,但无法进行维修。

“李先生说。”

那修车怎么办?记者通过查询发现,在汽修店聚集的五方桥附近,有一家私人开设的威马汽车专修店。记者近日前往探访,专修店店主小张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曾在威马服务中心工作,品牌破产后,去年10月开设了这家店,主要服务威马车主。

由于以前的工作关系,小张跟威马主要的四家零部件供应厂商建立了联系,能够找到大部分的原厂配件,但部分车型的配件相对难找。这家店成了不少威马车主的“救命稻草”,记者在店内看到,这里停放着10余辆前来维修的威马汽车,其中不乏天津、河北牌照的车辆。小张表示,现在店内已累计了2000余位北京威马车主客户,还有500余位来自天津、河北的车主用户。

今年年初被曝停工停产的高合汽车同样处于退市危机中,目前,该品牌在京位于唯一一家仍运行的服务中心同样位于五方桥汽配城区域。记者探访发现,该品牌交付中心已大门紧闭,一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售后目前仍在运行,可以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但能运营多久不好说。近期,高合汽车转战直播间卖货,声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极自救,卖货所得收入将全部用于车主售后。

难续保残值低等问题接踵而至

品牌破产退市,维修难、维修贵问题首当其冲,但其实还有更多问题将接踵而至。

李先生的车辆保险还有几个月到期,但他在车友群里已经看到不少车友吐槽无法续保,车主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王女士的车险于去年11月到期,咨询原保险公司后得知,由于威马破产零配件价值难以评估,目前无法再给车辆续保商业险。王女士随即又咨询了多家保险公司,均得到同样的答案。“本来我想着车损险不能上,就上个第三者责任险,但竟然也被告知所有的商业险都上不了。”王女士感到很无奈,“这样的话真有点不敢开上路了。”

王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目前已有大量威马车主面临无法给车辆续保商业险的窘境。此外,部分车主还遭遇了车机卡顿、威马汽车App从应用商店下架等问题。“换了个新手机,把以前的App删了,再想下载,已经找不到了。”车主刘先生苦笑。

一系列问题让威马二手车售价降至冰点。“要破产的传闻出来后,我去二手车市场咨询了一下,好多车行都已经不愿意收了,有几个给了价的,也就三四万元。

看着自己开了三年多、花15万元购买的车,刘先生觉得卖个三四万元,还不如开到不能修了直接报废来得划算。

呼吁建立破产品牌售后保障机制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而残酷,业内普遍认为,曾处于新势力头部阵营的威马,以及刷新国产新能源汽车售价上限的高合汽车,都不会是这场淘汰赛出局玩家的终结者,后续还可能有其他品牌滑向危机边缘。而如何保障破产品牌的消费者售后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看来,相比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车机系统、外观设计上往往更加前卫,一旦厂商倒闭,会面临车机系统、手机应用等软件暂停更新带来使用卡顿甚至瘫痪,造型独特的车灯、车门、前脸等配件难找,保险难以续保,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

“汽车不像手机、电脑,用几年就更新换代。汽车这样的大件,可能一开就是小十年,售后保障机制更应该考虑周全。”王萌建议,可规定车企为每辆售出的新车建立售后保障基金,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在一定年限后再将资金返还给车企,这样即便品牌破产退市,仍有一定资金用于车机系统维护、零部件供应等,保障消费者售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