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的椰林、蜿蜒的海岛车道,构成了熟悉的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的景致。如今,街上行驶着一辆辆电动汽车,路边的充电站配套完善。在博鳌,这样的场景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小镇风光。

南方电网海南充换电管理平台运营主管苏斌介绍,博鳌目前共有500多个公共充电桩,其中近一半是去年新建的。去年年底,博鳌实现了充电桩的“乡镇全覆盖”,这背后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在海南,每销售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今年,海南计划推广新能源车超过10万辆。

到202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电动汽车作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热门话题备受关注。来自亚洲电动汽车业界的专家齐聚博鳌,共同探讨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动汽车的新技术、新挑战和新机遇。

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

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各国都在努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电动汽车产业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约翰·考克利尔行政总裁及执行委员会成员马一诺认为,切实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逻辑,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转型具有共同的目标。

为了积极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东南亚为例,泰国政府从去年开始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辆2200美元到4800美元不等的补贴。印尼政府也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辆约5300美元的补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在2023年底前免征电动汽车的进口税和消费税,并在2025年底前对进口的组装电动汽车免征销售税。

多个国家在推广电动汽车的应用上持续努力,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法国全国电动汽车发展协会的数据,法国境内可用的充电桩数量已超过10万个,每月新增3000至4000个,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万个。

新加坡政府自2021年7月起开始为公寓等建筑提供纯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补助金。到2025年,全国将有近2000个组屋停车场的充电桩数量增至1.2万个;到2030年,全国充电桩总数将增至6万个,其中4万个设在公共停车场,2万个用于私家车配备。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引领力量之一,中国正在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继续促进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助力能源转型提质提速。

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产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顺应能源转型需求,中国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中国正在挑战动力电池“满电千里”新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中表示,未来一到两年,他们将致力于进一步突破固态电池的研发,提高续航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电池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与安全性能上的表现。

政策环境助力中国电动汽车良好发展。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政府部门将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生态,进一步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快推动电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健全落后企业退出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中国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绿色发展”讨论热度持续走高,与会嘉宾认为能源结构调整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高翔表示,能源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当下,能源到了绿色发展的节点。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脚步加快,电动汽车的推广正在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放,为世界能源转型持续注入动能。

人类正在积极寻找能源结构转型的“紧急出口”。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援引巴塞罗那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名誉教授马里亚诺·马索观点称,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或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降低。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与困境,人类仍在稳步推进经济活动的电气化进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宁圃奇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的普及可以显著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有效降低能源转换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宁圃奇指出,电动汽车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激发汽车行业的节能降碳潜力。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使用清洁电能比例增加,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宁圃奇指出,推广电动汽车对电力供应系统有积极影响。夜间充电可以实现错峰用电,支持电网削峰填谷,维持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电动汽车有望成为用能和储能双重终端。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停放状态时可作为配电网的“充电宝”,通过智能云平台实现能源双向流动,进一步确保稳定电力供应。

目前,电动汽车产业链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依靠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已宣布的电池生产项目足以满足2030年的电动汽车需求。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全球各国加快充电桩建设步伐。宁圃奇认为,完喕的国产电动汽车产业链正在不断优化技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并对其他领域的能源转型产生影响。

国际合作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清洁汽车燃料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各国电动汽车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未来。

哥伦比亚交通部副部长卡洛斯·爱德华多·恩里克斯·凯塞多表示,哥伦比亚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气候变化呼吁,承诺通过政策调节推动电动汽车在国内大规模应用,以履行减碳承诺。他指出:“虽然实现汽车新能源化转型会在短期内增加政府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能源转型的投资将带来可观的回报。”

“全球携手推进世界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正在持续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中欧汽车产业共探新能源转型之路:在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正在建设中的“电池谷”,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于2023年联合投资的两条电池盒生产线已启动生产,合资公司正在加紧为雷诺新款电动汽车生产电池盒。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日前表示,英国消费者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尤其是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市场持开放态度。挪威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从销售、行驶、停车、充电等各个环节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措施,吸引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多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纷至沓来。在奥斯陆,不时能看到红旗、蔚来、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行驶在路上;在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和北极圈内的希尔克内斯,都有宇通新能源客车的身影;在货运汽车领域,上汽大通成为挪威保有量最大的新能源小货车品牌;在北欧知名度最高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北极自行车锦标赛上,小鹏汽车成为首个赞助这一赛事的中国汽车品牌。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中国车企从过去单纯的产品出海加速向技术出海、产业链出海转变,对推动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

泰国机场公司和中国汽车品牌广汽埃安合作,自2024年1月起在素万那普机场引入电动出租车服务,打造绿色出行机场。

柬埔寨工业和科技创新部国务秘书波索万烈谈道,在柬埔寨,电动汽车知识的民众普及率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动汽车技术也难以达到实际投入使用的水平。当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东南亚地区配置力量,助力当地交通脱碳转型。柬埔寨愿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深化合作,抓住能源转型新机遇。

“电动汽车未来还有更广阔的技术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我们不仅要关心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问题,也要放眼电池生命的全周期,提升回收及处理能力。第二,实现对于电机驱动等其他零部件使用状态的实时健康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减少冗余的工业设计,使制造成本与碳排放量协同下降。第三,对于电网与车辆而言,快速充电技术的革新是一项技术挑战,如何打造高效安全的充电模式是电动汽车领域需要不断攻关的重要课题。”宁圃奇说。(本报记者 彭训文 徐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