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智能化竞争正在迅速升温,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备战。最近,国内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和黑芝麻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IPO申请;同时,小米预计将于8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城市NOA功能的SU7 Pilot Max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将会是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迎来爆发的一年。
智能驾驶企业加速冲刺IPO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快,自动驾驶芯片等产业链上的企业蠢蠢欲动。
3月22日,黑芝麻智能更新了招股文件,再次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3月26日,地平线首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招股书。
地平线是国内顶尖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地平线的收入达到了16亿元,全年新增超过100个车型,客户群涵盖比亚迪、理想、蔚来、北汽、吉利等多家整车企业;而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2.3%,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在行业内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招股书还显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44亿元、18.80亿元、23.6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45%、207.6%、152.5%。
高额的研发投入给公司盈利带来了一定压力。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的净亏损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经过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
根据黑芝麻的研发投入情况分析,从2021年到2023年,该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5.95亿元、7.64亿元和13.63亿元,分别占收入的984.0%、461.8%及436.2%。
业内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智能驾驶供应商仅依靠销售硬件盈利相对困难,需要采用全方位打包解决方案。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需要建立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要具备核心硬件,还需要软件和一体化服务能力,但开发更多业务将增加研发开支。
从地平线公司的情况来看,到2023年,该公司超过六成的收入来自授权和服务,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约三成,且呈持续下降趋势。
大疆车载的负责人沈劭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驾驶面临着“四大挑战”:芯片算力、传感器、软件算法能力和数据闭环能力。要做好智能驾驶业务,就必须克服这“四大挑战”。目前来看,各家公司擅长的领域不尽相同,但同时具备这四项业务的公司并不多,企业应该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
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加快
政策为高级别智能驾驶商业应用提速。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为29家测试车企超过800辆汽车发放了道路测试资质,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2500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先前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全面推进试点示范区的建设。在河北、江苏、山东、重庆等地,已经展开了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交通产业的建设,深入推进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出行服务、末端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此外,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颁布政策,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619亿元,预计将以49.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30年达到1.02万亿元。
4月1日,毫末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将是智能驾驶市场爆发的一年。首先,随着城市NOA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智能驾驶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日常驾驶中,超过80%的里程将在城市内完成。随着城市NOA功能的实施,将有更多消费者亲身体验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其次,技术的不断演进将使智能驾驶功能日益成熟,同时成本将不断下降。此外,大规模应用的持续探索,将逐步在车辆端实现量产应用。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
据业内人士称,2024年将是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爆发之年,产业链企业将全力抢占市场。
根据车百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42.4%,城市NOA渗透率为2%;2024年,这两者的渗透率预计将分别上升至55%和10%。未来,NOA的发展将主要关注落地节奏、覆盖场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螺旋式迭代创新。
2023年,理想汽车成功推出了理想AD Max 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和全场景辅助驾驶(LCC);2024年,吉利汽车资本支出预算(不包括通过业务合并进行的收购)约为15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车型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小鹏汽车的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今年将进行“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升级,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入35亿元。
在3月28日的发布会上,小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SU7 Pilot Max版的城市NOA将于5月正式在10个城市开通,8月将全国范围内开通。雷军此前已表示,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目前研发团队已超过1000人,预计年底将增至1500人。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的降低,以及更具性价比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推出,具备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价格将逐渐下降。
之前,更多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应用于30万元以上的车型,小米SU7的发布标志着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向20万元至30万元的中端车型市场渗透;小鹏汽车更宣布将推出10万元至15万元的A级车全新品牌,旨在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AI智驾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