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表示,冬天出行时,新能源汽车面临很大问题。充电设施等还远远不足,要进一步增加充电桩、充电设施数量。
克服“里程焦虑”
李扬表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联系千家万户,联系生产消费。从出行需求看,每天在中国跨区域流动人员大约有1.6亿人次,运送货物大概有1.5亿吨;城市出行每天有2.8亿人次,有1亿人次乘坐公交车,8000万人次乘坐地铁,还有1亿人次打车。
李扬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每年产量约为7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在出行过程中,特别是冬天出行时,新能源汽车面临很大问题。充电桩、充电设施、对新能源车紧急救援充电设备还远远不足。
为了进一步增加充电桩和充电设施,以帮助人们克服“里程焦虑”。
李扬表示:“无论是海运、车辆电动化还是民航,绿色将贯穿始终。我国将沿着绿色、数智、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以实现经济发展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目标。”
数智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扬指出:“我国交通网络总里程约为600万公里,其中包括超过500万公里的公路、数万公里的铁路和水路。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国将无法承载如此规模的交通运输。”
李扬介绍,目前,我国外贸运输中的80%至90%是海运运输,建设世界级、新型现代化港口重要性凸显。例如,天津港目前已是完全自动化、数字孪生的码头。
“过去的码头工人吊装集装箱是非常辛苦的体力活,现在可以像操作游戏一样。打造全数字化码头设施,数智发挥较大的作用。”李扬表示。
目前,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国产C919大飞机和正在试运行的时速600公里磁悬浮高铁等创新是世界一流的,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名片”。
对中国交通未来发展场景,李扬表示,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有两个“123”。国内出行的“123”指的是,大都市内1小时完成出行,城际之间2个小时完成出行,在中国主要的城市实现3小时覆盖。货运方面的“123”指的是,货物在国内只需1天运到,中国周边国家只需2天运到,全球主要国家实现3天内运到。“这是我们对未来描绘的场景。”李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