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产量和销量均达到了944.3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用了4年时间就突破了31.55%。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热议话题,议案和提案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也较往年有所增加,不仅行业领袖提出建议,相关部门也表达了更多期望。
国资委“喊话”中央车企
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向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发出了“喊话”,表示将对它们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评估企业的发展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而是要追求“营养均衡”,实现多维度发展。
根据以往全国两会记录,这是国资委首次在全国两会上对中央车企发出“喊话”。
一汽集团在三家央企中新能源销量最差,仅24.04万辆,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占有率仅为2.5%,其次是长安汽车集团与东风集团,分别为48.09万辆与52.37万辆,占有率分别为5.1%与5.5%。
新能源发展缓慢
回顾三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们虽然有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
早在2008年,一汽集团旗下的一汽奔腾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型,随后一汽夏利宣布投资3.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开发,直至2016年,一汽欧朗纯电轿车、骏派A70等纯电车型相继上市。然而,由于销量不佳,夏利、欧朗等品牌相继退出新能源市场。除了自主研发车型外,一汽集团曾支持拜腾、博郡、云度等新势力品牌,但随着新势力竞争加剧,拜腾、博郡也相继退出市场,一汽集
公司的产品线上也未有亮点,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较为依赖面向出行市场的纯电MPV奔腾NAT。去年,该车型销量达到2.45万辆,占据了奔腾总销量的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原本计划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微型纯电车型奔腾小马也一直未能上市。
东风集团同样面临转型难题。根据集团发布的销量报告显示,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是销量的主要贡献者,全年分别销售了72.3万辆和60.5万辆。其中,东风本田旗下的油电混动、纯电和插混车型总共售出了9.6万辆,占比不到总销量的16%。
然而,与一汽集团的“半路出家”不同,东风集团直接成立了岚图汽车作为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的领头羊。自去年以来,岚图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销量数据显示,自2023年6月以来,岚图汽车的交付量连续七个月上涨,12月销量突破了一万辆,全年累计交付了50552辆,成为为数不多实现销量目标的车
卢放在微博上称,作为东风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单独考核政策对岚图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大干快干,激发创新活力,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他表示,“岚图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协同、体制机制改革等多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做强做优做大。”
记者与业内人士沟通得知,此前国资委对中央汽车企业的考核包括多方面,但核心还是以利润为主。如今改变考核方向后会同步影响到中央车企的发展重心和管理动作。
事实上,2022年底,东风集团针对2023年—2025年制定了“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意在加速新能源转型,加大该市场竞争力,计划中表明欲于今年实现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乘用车品牌的70%,且三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