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汽集团质量改进工程师程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专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了多项建议。他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在加速向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提供的图片

具体而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首次突破了百万辆的大关,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107.4万辆和102.6万辆;1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增长,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117.2万辆和119.1万辆。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1.6%,比2022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67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其中有17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万辆以上。然而,到2023年底为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实现了盈利,其他大多数企业基本上都在亏损。

针对这一情况,程韬建议,应该鼓励并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发展和壮大新的生产力,努力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坚持产业和资本双轮驱动,引导各类资本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倾斜,持续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保障。

此外,程韬指出,汽车工业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已经逼近,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仍然存在瓶颈。车载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关键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仍然短缺,国内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操作系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内核系统和中间件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他建议推动智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加深“产学研”合作,鼓励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院所间的协同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同时,推动建立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程韬还关注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他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因此产业政策、社会资源等方面也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商用车行业面临着比乘用车更大的碳排放压力。据统计,到2023年,商用车在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比约为55%。因此,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转型显得更为紧迫。到2023年,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达到44.7万辆,同比增长32.3%。尽管增速相对较低,但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仅为11.1%,远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

针对这一情况,程韬建议在政策层面给予新能源商用车一定支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商用车。他建议各地方政府在开展促进消费的政策时将新能源商用车纳入补贴范围,例如购车补贴、以旧换新补贴等,以降低购车成本。同时,建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记者: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