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达到18.2万辆。而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业内专家指出,出口增长背后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各汽车企业纷纷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全球化生产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使得海外市场的拓展范围和深度持续提升。

出口增长态势良好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522万辆,同比增长57.23%,出口金额达到7165亿元,同比增长76.7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7.6%,出口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

长城证券表示,汽车出口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推进他们的“出海”战略,并逐步取得了成效。比亚迪最近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去年公司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了24万辆,同比增长了337%,成为2023年中国品牌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品牌。今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量达到了38434辆,而去年同期为13312辆。

上汽集团在2023年的年度报告中透露,MG品牌的全球年销量达到了80万辆。尤其是在欧洲市场,MG品牌的单月交付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欧洲已成为公司首个海外区域市场销量超过20万辆的市场;该品牌不仅在英国、西班牙的纯电市场位居前二,而且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都跻身前十。

此外,广汽集团自2023年以来加快国际化布局,全年实现出口销量7.6万辆,同比增长130%,布局4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服务网点达到236家。

德邦证券认为,伴随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未来出口市场仍将向好。

构建全球化产能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高歌猛进”。有业内专家提示,车企在制定“出海”战略时,不应仅追求短期销量,更应提升“走出去”的深度、广度。自主品牌在抓住出口机遇的同时,要注重品牌运营以及本地化策略,寻求长期合作共赢。

“从国际经验来看,汽车出口大国一般会从整车出口转向产能全球布局,以解决效率和壁垒两方面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本地产能布局,已成为当前不少车企出海的“必选项”。

在欧洲销量较为突出的上汽集团表示,为更好服务当地用户,公司已经启动欧洲整车制造基地的选址工作,力争实现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当地服务。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产销运”协同的体系建设,精耕细作重点区域市场,加快开拓海外新市场。

广汽集团全力推动品牌国际化、产品全球化、生产本地化、销服综合化和生态多元化。据悉,广汽埃安AION Y Plus已在泰国上市并正式进军柬埔寨市场;公司已在墨西哥、泰国等区域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以便本地化运营;广汽国际推进马来西亚CKD(全散件组装)工厂建设,计划于2024年实现首款车型量产下线;广汽埃安成立了泰国制造子公司,推进泰国工厂项目,快速以SKD(半散件组装)方式实现海外工厂生产能力,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另外,比亚迪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

从政策方面看,商务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依法依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网络;引导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相关国家进行技术合作,构建各方共建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