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欧洲陷入对汽车电动化的观望氛围中时,大众汽车集团在最新的财报传递出相反的声音。
2023年,大众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35%,达到77.1万辆;纯电动车型在大众集团交付量中的占比提升至8.3%,2022年这一占比为6.9%。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说,“大众汽车集团在转型的‘长跑’中占据优势地位”。
“媒体上都在讨论电动车(是否是未来方向)。我们坚信未来是电动的,所以启动了电池生产的业务。我们整体的电动平台建设会让电动车发展得更好。同时,过渡期不能忘记燃油车。软件也需要有更好的表现。”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主动表达了大众对于电动化的立场。大众也成为近期少有的声称将在电动化赛道上继续加速的跨国车企。
“大众的转型过程还会维持10年”,奥搏穆明确表示。事实上,大众汽车集团的转型正迎来关键的时间点。以2013年宣布启动新能源计划为起点,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的转型在2023年刚刚走完第一个十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业务重组计划在2023年的顺利开局,既是对大众的上一个十年转型的审视和梳理,也是下一个十年的新转型的第一步。
“2023年,经过重组,实现了所有的目标,而且有的目标提早完成。”奥博穆将2023年的业绩稳健归功于大范围的管理架构重组。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大众集团执行了严格的绩效考核,为旗下所有品牌制定了绩效目标,并强调“所有的目标都可以测量”。考核的目的是不断提高收益。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实施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绩效计划,力争至2024年底在全集团实现超100亿欧元的可持续财务效应,以抵御通货膨胀及成本上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大众方面表示。这意味着,在十年转型探索和巨资投入后,大众开始进入收益考核期。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2024年大众在转型方面的投资将进入达峰状态,同时将进入规模最大的产品投放期,因此,大众汽车集团调低了2024年的绩效目标增速。2024年,大众预计将推出超过30款新产品,重点产品包括基于全新PPE高端电动平台打造
全面启动绩效考核 下调五年投资预算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众经历了“柴油门”丑闻、前CEO迪斯激进的电动化转型以及四任CEO的更迭。尽管2024年许多欧美车企选择减缓电动化发展速度,但大众集团坚定地继续在电动化领域加速转型。
大众集团以2023年的财报为最新转型成果的有力证明。财务总监Arno Antlitz表示:“大众在2023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受益于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交付量增长,大众集团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达到3223亿欧元。营业利润稳定在226亿欧元,税后净利润达到179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7%,略有下降。汽车部门净现金流增长超过一倍,达到107亿欧元。
大众汽车集团对财报所反映出的“稳健”表现感到满意。销量、价格和产品组合效应抵消了产品成本上升和负面估值效应(32亿欧元)。
在销量方面,2023年,大众集团整体交付量增长12%,达到924万辆。欧洲市场同比增长20%,北美市场同比增长1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美市场第二次因强劲增速而在财报中被特别提及。
尽管作为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被认为“汽车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大众在中国的交付量仅增长2%,燃油车市场份额却提升至15.2%。
CEO奥博穆表示,大众在2023年实施了“十点行动计划”和绩效计划,目前梳理工作已完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重组指明了方向。
“十点行动计划”是奥博穆在成为大众汽车集团CEO后梳理的战略要点,包括周期计划、产品、中国市场、北美业务、CARIAD、研发平台与技术、电池和充电、出行服务、可持续性、资本市场。
奥博穆承诺未来五年将投资1800亿欧元用于集团整体智能电动车转型,并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和北美市场的投资。在五年预算中,电气化和数字化软件的投资比例从56%增至近70%。
然而,在今年的财报发布会上,大众宣布最新目标是将2025年至2029年五年投资初期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我们要提高投资效率”,奥博穆说。
效率的提升在大众正推行的绩效考核中更加清晰体现。“通过在所有部门引入绩效计划,集团正在坚
“所有目标都可测量”,是大众绩效考核的原则。为此,大众已将旗下品牌划分阵营,分领域考核。2023年,“核心”品牌集群(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大众汽车商用车、斯柯达、西雅特/CUPRA)的销售收入增长21%,达1378亿欧元;经营利润增长80%,达到73亿欧元;营业销售回报率由前一年的3.6%增长至5.3%。尤其是此前盈利能力垫底的大众乘用车品牌,经营回报率从3.6%提升至4.1%。
“进取”品牌集群(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杜卡迪)202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至699亿欧元,增幅为13%;不考虑原材料估值效应带来的负14亿欧元的影响,该品牌集群的营业利润由去年的66亿欧元增至77亿欧元,营业销售回报率由2022年的10.6%上升至11.0%。
“运动豪华”品牌集群(保时捷)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销售收入增长至373亿欧元(2022年为346亿欧元)。受到产品上市费用和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营业销售回报率为18.6%,与去年基本持平。
亏损的板块依然和电动车转型有关。受业务模式影响,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上一年度亏损24亿欧元。作为大众最“烧钱”的新业务板块,CARIAD也是大众去年业务重组的重点,包括更换了CARIAD一把手及CARIAD中国的一把手。
大众方面表示,CARIAD前期的大量投入将在未来通过许可费用的方式实现收益。据估算,随着CARIAD开发的软件正按计划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集团旗下的车辆中,CARIAD的授权许可费用收入增长约30%,达到11亿欧元。目前,集团正加速核心软件产品的投放,例如保时捷纯电动Macan和奥迪Q6 e-tron将于今年上市。
电池
在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化转型将呈现高投资、高产品密度,以及财务指标低速增长的状态。根据计划,全方位启动绩效计划、推出高端纯电动平台PPE、发布创记录的新车型,将支撑大众2024年的业务。
大众计划在2024年推出30余款新产品,数量创历年最高。同时,由于运营表现强劲,大众还计划启动电池生产业务。
这些新车型包括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高尔夫、途观、帕萨特、明锐和速派等车型,以及一系列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其中包括基于全新电动平台——PPE平台的保时捷全新纯电动Macan和奥迪Q6 e-tron,以及基于MEB平台的ID.7和 ID.7 Tourer、CUPRA Tavascan和ID.Buzz长轴距版车型等。大众集团乐观地预计,未来几个月西欧市场的订单量以及目前在售的纯电动产品的订单量都将增加。
在奥搏穆的“十点计划”中,中国获得了独立的市场地位和决策权限。2023年,这一权限充分发挥作用,大众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开启并购合作,以CARIAD为平台,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合作涉及用户数字体验与交互设计、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同时,围绕着大众安徽整车公司的投资,也正式建立了大众在中国全新的电动化和研发总部基地。
2023年,大众在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增长了23%,但仍未进入前列。在中国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大众已经开始重新定位,将2030年的愿景设定为成为中国市场前三的汽车制造商。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因此,总部给予中国的任务是:加快速度、加大产品投放。
根据计划,2024年,奥迪一汽新能源销售公司将正式投产PPE电动车平台。而与小鹏的合作,以及大众安徽的新车开发都将在2026年展现成果。到2030年,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将为中国提供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奥搏穆透露,大众计划在中国举办投资者日。2023年夏天,大众在德国霍根海姆赛道举行了投资者日,宣布了对下一阶段转型规划、管理团队调整、业务重组计划,以及为提升利润率所实施的新战略。在中国举办投资者日,意味着大众希望向投资者展示中国新型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