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汇德电气研发出行业领先的单机输出功率1.8兆瓦充电桩,今年前两个月业务量同比增长50%。

新能源汽车充电像燃油车加油一样快,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在青岛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工人来回穿梭,生产忙碌而有序。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出行业领先的单机输出功率1.8MW(兆瓦)充电桩,并在鄂尔多斯市巴音孟克纳源煤矿投入使用,新能源重卡采取“三枪共充”的方式最快可实现1分钟充电30度。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的持续升温已经给海汇德带来场地不够用的“幸福烦恼”,厂房外的部分停车位都成了“临时仓库”,堆满准备装车起运的充电桩。“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的业务量同比增长了50%。”海汇德副总经理郭伟告诉记者。

海汇德单机输出功率1.8兆瓦充电桩在新能源重卡领域落地。

“1分钟充电30度”

常见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不到80度电,几分钟即可充满。

如果兆瓦级超充在高速、公交、重卡、物流等场景普及,充电将会真正像加油一样方便,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十年磨一剑”

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要经历较长的孕育期。

对于充电桩行业而言,2014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的大幕刚刚拉开,国家政策开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成立仅5年的海汇德下决心从原有的功率电子业务切入充电桩。

创始人均为技术出身,让海汇德从发展初始就自带“工程师文化”基因。早期的充电桩以“一机一枪”一体式充电为主,难以适应大功率充电的需求。团队专门在崂山里的一处民宿“闭关”讨论技术路线,回到公司又不断地试制、改良,最终研发出核心产品智能功率调度充电系统,实现小功率慢充和大功率快充相结合,为后续超大功率充电研发做好技术储备。

转眼10年过去,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微乎其微到占比超过三成,充电桩产业也从舞台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央。以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国家队”,以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为代表的头部车企,以特来电、星星充电、能链智电为首的第三方运营商,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在这个竞争激烈且高度分散的市场,海汇德的发展模式可谓独树一帜:没有进入“烧钱”的运营领域,而是坚持技术驱动,以公交、区域运营商为细分领域,定位为“一站式充电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面的产业生态服务,帮助充电站运营商打造自运营能力。

近年来,海汇德营收实现50%以上的年均增长,每年都能够持续盈利,在聊城建成山东单体最大的集中式充电站,在漠河建成零下53摄氏度依然能稳定运行的最耐寒充电站,在西藏昌都玉龙铜矿建成海拔最高的充电站……这样稳健的表现在持续“内卷”的充电桩行业并不多见。

“充电桩业务占到海汇德业务的90%以上,我们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研发,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并且根据不同的充电场景研发合适的产品,让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郭伟表示。

抢跑“超充时代”

超充是充电桩行业争夺的焦点,也是海汇德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

《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5)》显示,用户快速补能的需求强烈,需要“5分钟以内快速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但当前电动汽车平均充电时长普遍在1小时以上,且匹配快充需求的直流充电桩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用户快速补能需求。

市面上的充电桩有慢充、快充、超充之分,功率越大则充电越快,其中超充一般是指能350kW以上大功率充电。

华为、特来电、广汽埃安等公司已经推出了最大输出功率为600kW的充电桩,而海汇德在巴音孟克纳源煤矿落地的1.8MW充电桩则成为行业内单车充电功率最高的先例,创造了行业纪录。

郭伟介绍说:“对于一天24小时不停拉煤的重卡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兆瓦级超充可以实现‘一秒三公里’的极速充电,1分钟充电30度,解决了新能源重卡充电时间长的难题。”

那么,1分钟充电30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以特斯拉、威驰等常见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不到80度电为例,几分钟即可充满。如果兆瓦级超充在高速公路、公交、重卡、物流等领域得到普及,充电将会变得像加油一样方便,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安全性一直是超充领域难以绕过的问题。

郭伟认为,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不仅要归功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充电桩的安全防护能力也至关重要。“在充电领域,海汇德拥有100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12项核心发明专利。除了符合国家标准外,我们还额外研发了65项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超充的安全性,能够监测整个电池组以及上千个电芯的充电状态,任何一个电芯出现问题都会立即停止充电。”郭伟说。

“下沉”和“出海”

“下沉”和“出海”是当前充电桩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886.1万台,同比增长63.7%。这些充电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共充电桩,还包括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总体而言,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充电桩数量仍然远远不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强调加强充电桩设施建设,显示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能源车辆进入乡村和下沉市场,充电桩建设将推动设备制造行业的新一轮需求增长。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热销,充电桩产业也迎来了“出海”的机遇。

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将达到8918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28万台,同比增长34.08%,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22%。然而,在欧洲、北美等主要市场,充电桩建设并未跟上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步伐,充电设施不足仍然是油改电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海汇德公司正瞄准国内外新的细分市场,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扩大产能,提供更可靠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最近,海汇德携最新的充电桩产品亮相意大利可再生能源展览会,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参加国际展会。

“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是大势所趋,国产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在国内外用户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郭伟表示,“国内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充电网络仍然不完善,许多农村地区还存在空白,而海外市场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预计未来5年充电桩市场将持续增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